审计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审计资讯 > 正文

引言:科研经费使用的违纪违规问题会降低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对科研事业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本文针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表现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教育和管理、降低违纪违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思路和方法。

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是科研单位组织科技创新、完成科研项目的物质保障,按规定应主要用于科研需要的仪器设备费、材料费、测试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劳务费、交通费、资料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加强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风险防范,促进科研经费的安全、有效使用,从科研层面来说,微观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中观影响科研单位的科技水平,宏观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科技实力;从党风廉政建设层面来说,于个人涉及能否廉洁从业从政,于单位和社会涉及是否有良好的党风政风。

一、 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问题不容忽视

(一)科研经费使用中违纪违规行为形式多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科研经费违规使用问题也明显增多,有些领域还比较严重,已影响到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出现腐败和犯罪。

1.违规套现、化公为私。通过虚开发票、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目前,一些社会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监管,常常通过虚开会议费发票等方式牟利,部分单位和人员借此从科研经费中套取现金用于非科研支出。

2.规避政府采购,形成账外资产。有的课题组自行采购物品,以材料费等名义取得虚假发票,由于开具的是材料费、维修费等,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形成账外资产,逃避监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以虚假合同转移经费。目前项目经费多数由项目组织人掌握,有些人法制意识不强,有些人动机不良,通过虚假合作合同转移经费;有的甚至以自己和家人名义开设公司,再用虚假合作合同将经费划入公司,将科研经费变为个人资产。

4.出租专用设备,私设小金库。有的私自将限制的科研专用设备租借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取得租金收入私设小金库或占为己有。

5.将科研经费转到外单位账户,逃避监管。有些单位将科研经费转移到实验基地或协作单位账户,脱离本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之后随意在外单位报销费用。有的转到外单位后,又以科技咨询收入等名义转回本单位,利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策进行分配。

6.将财政资产当作横向科技经费使用。有的课题组将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列为横向课题管理,没有明细的预算,随意报销考察费、服装费、咨询费、维修费等。

7.非科研费用名目繁多,不合理支出严重。有的课题组不执行预算规定,在科研经费中超额或超标准报销大量管理费、咨询费、劳务费、招待费、办公费、旅游费、学习培训费,有的甚至将个人和家庭生活消费的物品费用也混在科研经费中报销。

8.重复购置设备,浪费严重。有的不从科研工作需要出发,重复购置照相机、电脑等科研和日常生活两用的器材设备,有些设备使用率很低,有的被个人长期占用,有的甚至被有些人拿回家里。

9.项目结束不结算,长期挂账报费用。有些项目的结余经费较多,在项目结题验收后不及时进行经费结算,长期挂在账上,继续以科研需要为名报销各种费用。

(二)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危害性极大

1.严重阻碍科研项目的完成。我国科研项目的经费本来就不充裕,违纪违规侵占或挪用科研资金,使得原本就较紧张的项目经费更加捉襟见肘,有些项目就会因此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甚至学术造假,科研水平就要大打折扣。

2.严重伤害科研人员自身前途。严重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终究要受到党纪政纪查处,特别严重触犯刑罚的还将受到司法部门惩处。一些本来很有知识才华的科研人才因此而葬送前程,多年的培养毁于一旦,这不仅影响了个人前途,而且对单位和国家也是一种重大损失。

3.严重败坏单位的学术风气和社会声誉。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却是一把火烧掉的。良好的学术风气和社会声誉是一个单位数代人勤奋努力的积累,严重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有可能使这些成果付诸东流。少数人蚕食科研经费捞取私利,势必影响其他人潜心科研的积极性,单位内一旦形成气候,良好的学术风气将不复存在。单位内如果再爆出贪污挪用科研经费的丑闻,单位在上级部门和社会上必定会名誉扫地,今后争取项目和经费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4.严重影响国家科技事业发展。重大的科研项目关乎国计民生。经费流失延误项目完成,直接影响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战略的实现。

(三)违纪违规行为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政府和社会对科技的投入还将不断增加,科研单位管理和科研人员可供支配的经费总量将不断增多,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诱惑与土壤越来越大。

2.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增多,经费渠道和管理模式更加多样化,经费往来的控制和监督难度增加,违纪违规人员将有更多的空子可钻。

3.虽然近年来科研和财务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从新问题产生到引起重视并形成制度总有个时间差,制度建设总是落后于发展变化。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漏洞将依然存在。

4.当今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上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将继续侵蚀科研和管理人员的价值观,放弃职业道德、设法攫取私利的不良动机将在一部分人员中长期存在和不断滋生。

二、诱发违纪违规的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居功自傲心理。争取科研项目科研人员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些人因此而居功自傲,将得到项目作为个人功劳,将项目经费视为个人和小团体财产随意支配,听不进管理部门的不同意见;有些人错误理解项目主持人权利,将课题负责制误解为可以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误认为“以科研为中心”就要科研范畴内的事都由项目主持人说了算,将专家权威用到了经费管理领域,只强调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无视财务法规的严肃性。

2.种种不良动机。有些科技人员经不住社会上有人发财致富的诱惑,人生观和科技价值观扭曲变化,从心态不平、不甘清苦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科研经费作为个人捞取私利的对象,千方百计化公为私,将科研经费纳入个人或小团体的腰包。有些人“知识寻租”,自认为知识层次高,对单位和社会的贡献大,现有的待遇远远低于自己应该得到的回报,于是就想方设法从科研经费中“自我补偿”等等。

3.法纪意识淡薄。有些人在业务上是专家,在法制上却是“法盲”,对有关的国家法律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不很关心、知之甚少,以法办事的意识淡薄,容易将钱放到或用在不适当的地方,稀里糊涂越过“边界”;有些人过于自信,误以为只要为了项目,为了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利益,打打“擦边球”、绕绕弯道无所谓,有意无意跨越“红线”;有些人自认为有业绩贡献、有社会声望,管理部门奈何不得,不按规则出牌,强词夺理闯红灯。

(二)客观因素

1.财务纪律观念淡薄,审核把关不严。有些单位科研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支出不按照项目管理规定进行严格审核,而是由科研人员随意支取;有的出于对专家学者的尊重或者顾及人情关系,审核人员放松审核标准或明知不合规也听之任之,对违纪违规支出一路放行。

2.经费来源渠道增多,管理难度加大。当前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元化,有中央的、地方的、政府的、企业的,还有纵向的、横向的,各种项目经费的性质和管理办法各不相同,允许支出的范围和标准也不统一,科研和财会人员如不注意学习了解,容易出现执行偏差。

3.管理制度缺失,跟踪监督不到位。有些单位没有做到项目经费专款专户专用,经费管理部门不掌握科研进度和经费使用情况;有些单位审计制度不严,没有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结题审计,因而无法及时监控项目经费的使用;也有部分领导和监管部门对该领域违纪违规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碍于面子,或名为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意放松经费使用的监控。

4.预算编制随意,无法按预算列支。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越来越严,但大部分科研人员预算意识不强,申请人往往带着争取到多少算多少的思想随意编制预算,有的不顾实情夸大经费需求,有的拍脑袋匡算科目经费,常常出现“弹性预算”、“粗放预算”和“虚假预算”,到实际使用时又违反预算。

5.有些政策规定脱离实际,难以执行。有些上级部门或本单位的规定制定时间较早,已不适应现在实际需要,如差旅费报销额度、劳务费提取标准等一些细节性规定脱离现实,无法执行,迫使科研人员在报销经费时李代桃僵,用假发票、假支出报账。又如政府给科研单位的财政拨款中对人员经费控制较严,国家规定的科研人员工资标准偏低,有些人就用虚假手段从科研经费中套取经费用于分配。

6.不正之风催生违规行为。当前科技管理领域还存在着科研立项和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公正现象,有些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为了得到项目,为了成果获奖,不得不与有关部门拉关系、向有关人员送好处,事后又违规从科研经费中列支和报销公关费用。

三、积极防范违纪违规行为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1.加强廉洁从业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防范违纪违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增强管理和科技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廉洁自律的意识。科研单位反腐倡廉教育不仅要面对领导干部,而且还要面向项目负责人和科技骨干,让大家认识在科研经费上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反腐倡廉教育要纳入单位的文化建设,形成“大宣教”格局,做到警钟长鸣。

2.加强法纪教育,增强依法办事意识。与科研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制度规定较多,而且经常有新的变化。科研单位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及时告知有关管理和科研人员,一方面增强对法律权威的敬畏意识,另一方面让其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对人产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是任何法律和物质激励所不能替代的。科研单位应加强以爱岗敬业、尊重科学、奉献社会、崇尚创新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使科技人员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献身科研事业,珍惜社会声誉。

(二)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科研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在经费预算决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的申报和审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违纪违规的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科技人员使用经费、科研和财会部门管理经费、监察审计部门检查监督、单位领导审核把关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严格经费预决算制度。强化预决算意识,单位领导、科技和财会人员均要强化科研经费预决算意识,要从科研人员、财会监督人员两个层面提出预算编制、执行和结余处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编好经费预算,尽量细化和标准化,做到实事求是,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按照预算使用科研经费并按照规定详尽地披露支出计划和信息,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于违反程序、存在假单据或单据不全的支出,要拒绝报销。及时做好经费结算,科研项目结束后要抓紧进行经费结算,及时按规定结转结余经费,防止长期挂账为违纪违规使用提供可乘之机。

3.严格经费使用的审核监督。要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科研资金的支付业务。经办人员取得的原始业务票据必须报经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后才能报销入账。对于一些重大事项和涉及金额较大的支出,要实行领导集体审议联签。各级审批的领导要增强把关责任,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谁失责追究谁”。财会人员要协助领导把好审核关,对不合理支出要向领导指出,对审批手续不全的票据要拒绝报销。对于拨到试验基地、合作单位等外单位的资金,定期组织科研和财务部门进行跟踪管理,督促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

4.加强审计检查。组织事中审计,在重要项目实施期间审计检查经费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项目的合同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科研经费等情况;各项开支是否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严格控制,及时发现、纠正违规开支。抓好结题审计,项目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结题审计,重点审查是否按规定执行或调整预算,是否存在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情况;管理费、人员费、业务费等支出是否合理合规,有无截留、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等情况。健全审计制度,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应该成为一项规范的制度,作为项目实施的一个必经程序,未经审计的项目不予鉴定验收,不得报奖。

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评价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目标改进申报和评审办法,增加过程透明度,打破系统和层次壁垒,减少人为因素和权力影响,真正按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能力水平配置科技资源。

6.改革分配制度。政府要加大对科研单位的资金投入,提高人员经费比例,增加科研单位调控经费的自由度;科研单位内部要完善按能力和贡献分配收入的办法,增强激励措施,使大部分科研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同地区公务员的水平,减少他们从科研经费中移花接木补偿收入不足的动因。

7.整治社会不正之风。杜绝经费使用的违纪违规行为,除科研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外,还要大力整治科研管理领域中的不正之风。纪检监察和纠风部门要将整治这一领域的不正之风纳入专项治理内容,组织专项行动,督促政府主管部门采取综合措施,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对项目主管部门和人员的监督,打击和清除一批利用科研管理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腐败分子,为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改善科研环境。

 

上一条:浅谈如何在信息化审计下加强审计风险控制